主營產品 |
無縫鋼管,聊城無縫鋼管,小口徑無縫鋼�,大口徑無縫鋼�,聊城小口徑無縫鋼�,聊城大口徑無縫鋼� |
|
小口徑無縫鋼�
|
您當前位�:首頁 / 小口徑無縫鋼�
/ 經濟結構調整迷局求解 |
經濟結構調整迷局求解 |
發布者:聊城寬達鋼管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12-4 19:27 Monday 閱讀�1781� 【字體:� � �� |
隨著河北小口徑無縫鋼�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唐鋼股份以換股方式吸收合并邯鄲小口徑無縫鋼管及承德釩鈦申請獲批,中國小口徑無縫鋼管行業的重組,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
重組的背后,是國家“看不見的手”在對整個行業過剩產能進行的調整。據了解,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現有小口徑無縫鋼管企業生產經營準入條件及管理辦�(征求意見�)》,產能�100萬噸以下的普通小口徑無縫鋼管企業�50萬噸以下的特小口徑無縫鋼管企業業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不僅僅是小口徑無縫鋼管行業,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行業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據中國社科院統計,2009年一季度�24個行業中�19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
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明確提出要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用詞的堅決,顯示出中央抑制產能的決心�
“如果遇到經濟波動,過剩的產能會帶來嚴重的連鎖性破產,對經濟沖擊是非常大的。政府的干預實際上是政府責任的體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李建偉告訴CBN記者�
產能過剩之憂
在產業結構中,我國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遠遠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貢獻。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計算數據,2009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增速提�1.6個百分點,其�1.24個百分點或升幅的77.48%是由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提高拉動的�
但是,第二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發展方式粗放、產品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
據中國社科院統計,到2008年底,我國小口徑無縫鋼管行業已經形成6.6億噸產能,目前在建的產能�5800萬噸,過剩的生產能力達到2億噸;水泥生產能力達18.7億噸,已經超過實際需要;造船、化工、平板玻璃等行業也都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事實上,從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我國經濟一直面臨產能過剩問題。而十余年間,政府也不斷加大對過剩產能的治理力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陳佳貴在�2010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產能過剩、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是當年我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此外,一些專業人士也指出,在本輪大規模投資的刺激下,一些產能過剩的領域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大產能的現象依然存在�
結構失衡的根�
事實上,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產業結構升級,這只是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一個方靀有關領導人曾經把中國當前的結構問題歸納為八個問題,即:需求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三個產業結構、產業內部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國土開發空間結構和外貿結構�
國內許多學者則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總量中的結構失衡,主要表現為外需減少后的消費水平不足,是高儲蓄、低消費的結構問題�
中國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投資率過高。他指出,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的投資率就高達45%左右。目前,由于刺激政策引入,中國的投資率應該已經突�50%。這樣高的投資率在世界上大概是絕無僅有的�
李建偉認為,當前經濟結構不平衡主要是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點決定的。他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重化工業階段,其特點就是重工業發展快于輕工業,對環境的污染也會相對較高�
據他介紹,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主要是發展輕工業,通過調整對輕、重工業的投資,來影響人們的消費結構。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化的提高,經濟結構調整漸漸轉到節能減排、對環境污染的控制上來�
根據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促進消費需求、鼓勵民間投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被列為明年調整經濟結構新的著力點�
“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經濟結構調整即包括第二產業的產能和結構調整,也包括各個產業間的結構調整;既包括區域結構調整,也包括城鄉二元結構的調整;即包括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也包括投資和消費結構的調整等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告訴記者,“經濟結構調整是動態持續過程。永遠需要調,關鍵是調什么?怎么調?用什么機制調?�
資源價格應理�
針對結構調整的時間點,盧鋒認為目前是非常關鍵的時間窗口。他指出,隨著國際經濟好轉,我國經濟很有可能會再�2004年到2007年間的情況,內需外需都很熱,如果沒有很好的控制政策出臺,就會繼續造成產能過剩,之后國家不得不壓投資,進行價格管制�
但是針對結構調整,李建偉也指出,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舉例說,現在很多專家提出,擴大內需的根本問題,是要改變收入分配結構。這中間最直接的一個措施是提高最低保障工資。但是提高最低保障工資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譬如,沿海的加工服務貿易企業,人員成本占的比重可能就比較大,他們的利潤也非常低,一旦增加人員的使用成本,可能他們就不具有生存能力,企業倒閉后,大量人員失業,是更為嚴重的問題�
李建偉認為,目前經濟結構調整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要理順資源類價格,改變價格扭曲的格局。扭曲的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扭曲了投資的成本并導致了扭曲和不合理的投資行為�
“如果價格理順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成本會上升,自然會淘汰一些能力較低的企業,也會促使企業進行結構升級。”李建偉表示�
實際上,這些改革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2010年工作六大任務,其中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下明確提出“深化資源價格改革”�
對此,盧鋒也表示認可,他認為創造良性結構調整機制以解決三方面問題為前提。一是要搞對價格,包括土地、要素價格、勞動力價格,以及環境排放成本在資源類價格的反映;二是管好貨幣,因為貨幣和信貸總量調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調節包括投資在內總需求的基本工具手段;三是放開投資,減少產業政策對企業自主投資決策的干預�(第一財經日報)
|
|
|
|